从发酵罐内发生染菌的时间来看,染菌可分为种子培养期染菌、发酵前期染菌、发酵中期染菌和发酵后期染菌等四个不同的染菌时期,不同的染菌时期对发酵所产生的影响也是有区别的。
1.种子培养期染菌
种子培养主要是使生产菌生长与繁殖,此时,微生物菌体浓度低,培养基的营养十分丰富,比较容易染菌。若将污染的种子带入发酵罐,则危害极大,因此应严格控制种子染菌的发生。一旦发现种子受到杂菌的污染,应经马上灭菌处理,并对种子罐、管道等进行仔细检查和彻底灭菌。
2.发酵前期染菌
在发酵前期,微生物菌体主要是处于生长、繁殖阶段,此时期代谢的产物很少,相对而言这个时期也容易染菌,染菌后的杂菌将迅速繁殖,与生产菌争夺培养基中的营养物质,严重干扰生产菌的正常生长、繁殖及产物的生成。
3.发酵中期染菌
发酵中期染菌将会导致培养基中的营养物质大量消耗,并严重干扰生产菌的代谢,影响产物的生成。有的染菌后杂菌大量繁殖,产生酸性物质,使pH值下降,糖、氮等的消耗加速,菌体发生自溶,致使发酵液发黏,发酵罐内产生大量的泡沫,代谢产物的积累减少或停止。有的染菌后会使已生成的产物被利用或破坏。从目前的情况来看,发酵中期染菌一般较难挽救,危害性较大,在生产过程中应尽力做到早发现,快处理。
4.发酵后期染菌
由于在发酵后期,发酵罐内的糖等营养物质已接近耗尽,且发酵的产物也已积累较多,如果染菌量不太多,对发酵影响相对来说就要小一些,可继续进行发酵。对发酵产物来说,发酵后期染菌对不同的产物的影响也是不同的,如柠檬酸的发酵,染菌对产物的影响不大;抗生素、肌苷酸、谷氨酸、氨基酸等的发酵,后期染菌也会影响产物的产量、提取和产品的质量。